拿什么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时间:2025-04-24 来源: 作者:
重庆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近日召开联组会议,就重庆市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市农委、市市政委、市卫生计生委、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重庆检验检疫局等8个部门相关负责人到会应询。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就剧毒、高毒农药使用情况,网络食品安全,集体用餐单位食品安全监管,进口食品审核方式,餐厨垃圾处理情况等方面的问题询问了相关部门负责人。
问题企业一律对外公布
食品安全涉及每家每户,是普惠性、基础性的民生,新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重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法律实施,如何全面落实有关食品安全的“四个最严”要求成为难题。重庆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兰运华就食品安全的民生问题提出疑问,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重庆市食安委办公室主任夏永鹏回应称,目前重庆市的食品安全存在着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困难,环境和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本身存在的问题,企业散、小,农业集约化程度低等,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不利影响。重庆市将全面落实“四个最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首先,落实责任,加强问责,将食品安全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绩效考核中,重视党政同责。其次,在技术监督上采取措施,加强严管,做到“定人、定责、定岗”,实施网格化管理,按“4小时重庆,2小时覆盖”的原则配备食品问题检验机构。最后,严格实施处罚,对所有进行检查时发现问题的企业一律向社会公布。
减少高毒农药使用力度
新食品安全法要求,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
就该条文的解读,重庆市人大民宗侨外委委员石小川提问重庆市农委主任路伟,高毒农药的销售和使用情况怎样?对剧毒、高毒农药如何监管?发现问题如何处理?
路伟说,农药管理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至关重要,目前重庆市农药使用量在一年1万吨左右,其中高毒农药在1千吨左右,有关部门采取了3项主要措施对高毒农药进行监管:强化高毒农药经营管理,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做到可追溯;加大示范推广低毒生物农药力度;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为贯彻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农业部推出农药禁限用措施力度加大,高毒农药的使用将会逐年减少。
对进口食品将现场审核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周勇就如何对进口食品及相关产品进行监管向重庆检验检疫局发问。
重庆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吴德荣表示,对于境外输华食品,检验检疫局将对其企业进行现场审核,保证产品符合我国质量标准,肉类、水产品、乳制品及燕窝必须进行严格备案,其中,冻产品、乳制品和燕窝还须提供生产企业国家的官方检验检疫证书,保证其安全、卫生和品质的质量、指标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对进口的食品,进口商要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同时,重庆作为跨境电商五大试点城市之一,在把好关的前提下创新了一些模式,提出了进区检疫、区内检测、召回制度等新型模式,下一步还将出台专门对跨境电商进口食品和其他产品的一些管理措施和要求。
推进网络食品监管系统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贺学均就集体用餐单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及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的监管问题向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发问。
夏永鹏表示,集体用餐单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值得关注,食药监在加强属地监管所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加强监管力度。针对学校的集体用餐问题,除了落实监管责任以外,还应落实主体责任。据统计,食药监和教委对于将食堂外包的学校进行专项整治后,校园内餐馆持证率已从72%上升至97%。
夏永鹏同时提到,网络监管的主要问题在于难以落实第三方网络平台主体责任。为解决网络追责问题,食药监去年到今年斥资6000多万元推进了一套对网络监管的系统建设。同时,食药监将与公安网监部门合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监管,半年一次约谈网络第三方平台,尽量让监管早到位。
严厉查处违法收运行为
餐厨垃圾是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生活废物,其成分复杂,主要由油、水、肉、果皮、蔬菜、米面、骨头以及废餐具、废纸巾等物质混合组成,极易腐烂变质、传播细菌、污染环境,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对于梁国鲁委员提出的重庆市城乡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率及如何加强餐厨垃圾管理问题,重庆市市政委副主任郑如彬回应称,目前重庆市主城区日收运处理餐厨垃圾约1300吨,收运处理率约70%,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接下来市政委将进一步加强主城区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工作,新建一座日处理5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扩大收运范围,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配合食药监局、公安局、市环保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杜绝非法收运,严厉查处违法收运,私自处理餐厨垃圾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