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

农村经济

猪价飙升 谨慎乐观

时间:2025-04-24 来源:  作者:

    按照往年的经验,“五一”之后天气渐热,本应是猪肉销售的淡季,销量和价格都会有所下降,但眼下的猪肉价格却逆市而上,一路飙升,全国从北到南许多地区的猪肉价格都创下了历史新高。目前,毛猪收购价每公斤达到10元以上,猪肉零售价也飙升至10年来同期的最高点,达到每公斤16元以上。据预测,当前全国的生猪价格正处于高位运行阶段,后半年畜禽产品价格仍将保持稳中有升的走势,养殖业将迎来近年少有的利好时期,值得期待。

    猪价不跌反升,供求关系变化所致

    目前,猪价不跌反升,出现反常,最根本的原因是供求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饲料成本居高不下,生猪存栏下降,出栏量锐减,猪源紧缺,供需矛盾突出,必然导致价格的上扬。

    生猪存栏减少,猪源紧缺  近年来,国内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虽然这些疫情最后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对于人们的消费心理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进而波及到整个产业链的正常发展。2005年以来,全国生猪市场持续低迷,造成养猪场户的严重亏损,致使有的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只售不补或少补观望的现象,从而导致生猪存栏量减少;再加上去年各地发生的猪“高热病”(已被农业部定名为: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疫病的影响,造成仔猪大批死亡,母猪被迫淘汰,出现养殖户不敢养猪而空圈弃养现象。消费不足,市价低迷,病死增加,养殖亏本,极大地挫伤了群众养猪的积极性,从而加剧了全国范围的生猪存栏下降、猪源紧缺状况。据了解,目前全国主产区生猪存栏量下降幅度普遍超过20%,且目前存栏生猪中以架子猪为多;由于市场猪源紧缺,更出现了猪只提前出栏上市的不良情况。

    饲料成本居高不下,猪价自然水涨船高  2006年下半年以来,以粮食为主的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玉米价格居高不下,使饲料价格也随之不断攀升。养殖成本逐步上升,生猪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此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禁养区的普遍推行,生猪生产在许多地区面临无处搬迁和无地扩大规模的境地,而用工、环保等费用支出的加大,也拉动了生猪价格的上扬。

    高位运行还将持续,谨慎看待养殖利好

    受生猪生长规律的制约,生猪出栏偏少的情况在短时间内仍难以改变,预计生猪价格仍将在高位运行,短期内出现大幅度回落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猪肉价格已到顶点,价格高峰期也不会持续太久,消费者不必对猪肉价格持续上涨过于担心。

    猪肉价格继续上涨可能不大,但仍将高位运行  关于当前猪肉价格走势,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受当前价格上升的惯性影响,短期内出现大幅度回落的可能性几乎不大,但目前猪肉价格已到顶点,持续上涨的空间也不存在。其原因:一是生猪收购价的升高刺激了农户的养猪积极性,预计随着生猪的大量补栏,等两三个月后,新一轮补栏生猪上市,将使猪肉价格出现阶段性回落,保持相对稳定;二是夏季临近,猪肉存放时间不能太长,居民的消费习惯会有所改变,市场对猪肉的消费量减弱,供需矛盾将得到缓解。但由于生猪生长有一个周期,所以短期内市场的供求格局不会改变,特别是随着“中秋、国庆”两节的到来,市场消费量会大量增加,猪肉的价格又会出现明显上涨。总之,今年猪肉和鸡蛋等畜禽产品价格将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的高位运行态势。

    谨慎看待利好形势,抓住机遇适度扩养  关于猪禽养殖业的后市情况,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按照畜禽的生长周期计算, 即使现在补栏,市场恢复也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般来说,鸡等家禽养殖业彻底恢复大约需要一年时间,养猪业彻底恢复则需要两年时间。因此,国内畜禽养殖业的整体恢复将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不过,总的来说,今年畜禽产销形势整体上会好于去年,后半年畜禽产品价格仍将保持稳中有升的高位运行态势,畜禽养殖业将迎来近年少有的利好时期。

    但面对利好局势,广大养殖户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当前的生猪价格非常乐观,但同时养殖成本也不可低估。据悉,近期玉米等饲料原料市场价格又有上调,仔猪价格也在高位运行,加之夏季高温多雨,又进入猪病的高发多发季节,因此,建议广大养殖户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理性看待利好走势,既要密切掌握市场动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又要避免受“波峰—低谷”周期性波动规律太大的影响。对于生猪饲养户而言,今年后半年尤其需要关注母猪存栏量的恢复情况,若母猪存栏量恢复至较高的水平,那么,明年的生猪存栏将出现大幅增长,势必导致生猪市场供应增加。对于养鸡户而言,则应理性补栏,也就是说,在空栏情况下可以适当补栏,但不要刻意大进大出。

    就整体而言,专家指出,近期所反映的畜禽产品价格波动是由阶段性的供需矛盾所致,并非完全由消费需求拉动。因此,在市场消费需求总量不会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随着畜禽存栏量的增加,仍会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对于受市场制肘的养殖业来说,面对当前利好形势,虽然后市值得期待,但仍需保持谨慎乐观。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本网概括 网站地图